电话:021-67091399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上海孟超肿瘤医院副院长兼肿瘤外科主任、肿瘤外科三组(肝胆)主任。 原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外科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常委、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Hepatoma reseach 编委、腹腔镜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腔镜外科杂志、肝癌杂志编委。 专业特长:腹腔镜及机器人微创外科、肿瘤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手术。 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 19篇),参编著作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了解详情
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肿瘤外科肝胆组主任医师。曾就职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普外科,硕士生导师。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医学院圣路加医学中心普外科访问学者。精通普外科各类手术,擅长肝胆胰脾胃肠、甲状腺和乳腺手术。获军队医疗成果二、三等奖各一项。经过30余年的积累,完成了近600例改良Sugiura手术,并采用改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及胰管-空肠吻合方式,完成了500余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工作以来,发表学术论文40篇。参编专著9部,2012年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
了解详情
曾就职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外科。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三十多年,能熟练处理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擅长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治。多年来完成5000余例甲状腺、乳腺疾病手术,包括400余例双侧巨大甲状腺肿、胸骨后巨大甲状腺肿手术。乳腺癌的治疗方面,在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基础上开展了乳癌保乳手术及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等新术式,不仅治疗了疾病,更保全了功能和美观,深受患者欢迎。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全军青年基金及上海市科委基金各一项,在国内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了解详情
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专业组副组长、上海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上海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食管癌的三野清扫根治术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加编写《现代肿瘤学》、《肿瘤外科手术学》、《胸外科手术点评》等专著。
了解详情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15年,现任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异症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指导,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特聘顾问。 刘惜时教授多年致力于宫颈癌和内异症/腺肌症的临床诊治及临床基础研究,引领宫颈癌根治术的各种术式,包括腹腔镜、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术的探索和推广,并可开展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治疗手段,同时可对年轻患者实施阴道延长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 在内异症领域,刘惜时教授善于将内异症/腺肌症的基础科研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深部内异症的新型手术,如Shaving手术、腺肌症保宫手术,保留器官的完整性,减少手术并发症。在Expertscape网站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领域专家研究水平排名中,刘惜时教授位居全球前千分之二(0.17%)。 主持5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级科研项目。近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子分型及复发的预测模型》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及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30余名。多次应邀在多个国家进行手术演示和各国际性内异症大会的主题演讲。
了解详情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妇科主任, 海南医学院兼职教授,2012年上海市人才引进。 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3+2)第八版《妇产科学》副主编,教育部研究生网上论文评审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第一届委员,浦东新区女医师协会;甘肃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秘书;甘肃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甘肃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人卫社副主编,参与完成教材编撰两部,完成课题八项,发表论文30篇,SCI三篇。 专业特长:在三甲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长期从事妇科常见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卵巢癌、内膜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妇产科疑难杂症临床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了解详情
肿瘤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及抗癌协会会员;原北京军区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A级教员;原北京军区伤残病鉴定专家库成员;全军血液肿瘤专业青年委员;北京市科委自然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委员。 擅长各种临床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如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白血病、各种淋巴瘤、骨髓瘤等;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白血病、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各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深入研究。2015年开始从事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尤其是DC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治疗、CART细胞治疗各种中晚期实体肿瘤;对化疗或靶向药联合免疫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肿瘤引起不良反应的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编著专业书2部。
了解详情
上海孟超肿瘤医院肿瘤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血液专业博士,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委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和上海市卫计委科研基金项目一项,均为项目负责人。 从事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曾先后就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擅长诊断和治疗各类贫血、出血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恶性血液肿瘤如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的常规化疗和细胞免疫治疗。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接受CAR-T免疫细胞治疗的适应症、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应对、病人的监测随访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主持难治/复发淋巴瘤CAR-T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两项。并致力于探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AR-T、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等细胞免疫治疗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以及CAR-T联合放疗、化疗、PD-1抗体/PDL1抗体或靶向治疗的精准和个体化治疗模式在难治/复发实体肿瘤中的临床实践。前期的临床成果已经在国外SCI杂志以及国内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数十篇。
了解详情
  • 1
  • 2
  • 3